咨询电话:0531-87595859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0531-87595859
艾尚体育APP官方网站

邮箱:yiyouhengxin@163.com

手机:0531-87595859

电话:0531-87595859

地址:山东济南历下区解放路43号银座数码广场707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电动卷线器pdf

来源:艾尚体育APP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10-23 20:14:45   阅读:1 次

  

电动卷线器pdf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盖部的制造工序,且能够使马达收容部在轴向上小型化的电动卷线器。本发明的电动卷线)。马达收容部(30)具有开口部(36)、第一内周面(37)以及第一壁部(38)。开口部(36)供马达(6)插入。第一内周面(37)设置于开口部(36)的内表面(43)。第一壁部(38)从第一内周面(37)沿径向延伸。盖部(31)具有第二保持部(45)、第一突出部(46)及以第三壁部(47)。第二保持部(45)保持马达(6)的旋转轴(62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67301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23.09.12 (21)申请号 1.2 (22)申请日 2023.03.09 (30)优先权数据 2022.03.09 JP (71)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野 地址 日本大阪府堺市堺区老松町三丁77番 地 (72)发明人 森成秀村山聪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专利代理师 闫福新 (51)Int.Cl. B65H 75/44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54)发明名称 电动卷线)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盖部的制造工序, 且能够使马达收容部在轴向上小型化的电动卷 线器。本发明的电动卷线)。马达收容部(30) 具有开口部(36)、第一内周面(37)以及第一壁部 (38)。开口部 (36)供马达 (6)插入。第一内周面 (37)设置于开口部(36)的内表面(43)。第一壁部 (38)从第一内周面(37)沿径向延伸。盖部(31)具 有第二保持部(45)、第一突出部(46)及以第三壁 部 (47)。第二保持部 (45)保持马达(6)的旋转轴 (62)。第一突出部(46)从第二保持部(45)突出。 第一突出部(46)卡合于第一内周面(37)。第三壁 A 部 (47)在第一突出部 (46)沿径向延伸。O形环 9 (32)由第一壁部(38)及第三壁部(47)夹持。 1 1 0 3 7 6 1 1 N C CN 116730119 A 权利要求书 1/1 页 1.一种电动卷线器,其具有将卷筒旋转驱动的马达,且具有: 马达收容部,其具有供所述马达插入的开口部、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的第一内 周面、以及从所述第一内周面沿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第一壁部; 盖部,其具有保持所述旋转轴的保持部、从所述保持部突出且卡合于所述第一内周面 的第一突出部、以及在所述第一突出部沿所述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第二壁部;以及 弹性环,其由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二壁部夹持。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卷线器,其中, 所述马达收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壁部沿所述旋转轴的轴向延伸的第二内周面, 所述盖部具有卡合于所述第二内周面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弹性环由所述第一内周面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夹持。 3.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卷线器,其中, 所述第一内周面与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所述第二内周面与所述第二突出部中的至少 任一组彼此嵌合。 4.依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卷线器,其中, 所述盖部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抵接于所述开口部的外周部。 5.依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卷线器,其中, 所述保持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的所述马达收容部的外侧,保持所述旋转轴。 6.依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卷线器,其中, 所述收容部为金属制的筒状部件, 所述盖部为树脂制。 2 2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 1/6 页 电动卷线]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卷线中所记载的电动卷线器具有将卷筒旋转驱动的马达(参照图4)。该电动 卷线器具有马达收容部、盖部及弹性环。马达收容部具有供马达插入的开口部。盖部具有: 保持部,其保持马达的旋转轴且抵接于开口部的端部;以及突出部,其插入开口部的内侧。 在突出部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弹性环配置于环状凹部,与开口部的内周面接触。 [0003] 现存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68363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 以往的电动卷线器中,盖部由金属制部件构成。该情况下,在形成保持部及突出部 之后,对突出部的外周面进行机械加工等。由此,在突出部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凹部。另外,在 盖部由树脂制部件而非金属制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需要在利用树脂形成保 持部及突出部之后,对突出部的外周面进行机械加工等来形成环状凹部,所以增加了制造 工序。 [0008] 另外,当为了在突出部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凹部而进行机械加工时,使刀片接近突 出部的外周面,由刀片切削突出部的外周面。在进行该机械加工时,以刀片不干涉盖部的凸 缘部的方式设定突出部的轴向长度。因此,存在突出部的轴向长度变长的问题。 [0009] 此处,在将马达配置于马达收容部的状态下,突出部配置于马达收容部的内侧。因 此,突出部的轴向长度越长,则马达收容部的轴向长度越长。即,现存技术存在马达收容部 在轴向上大型化的问题。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盖部的制造工序,且能够使马达收容部在轴 向上小型化的电动卷线] 处理问题的技术方法 [0012]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动卷线器具有将卷筒旋转驱动的马达。电动卷线器具备马达 收容部、盖部、以及弹性环。马达收容部具有开口部、第一内周面、以及第一壁部。开口部供 马达插入。第一内周面设置于开口部的内表面。第一壁部从第一内周面沿马达的旋转轴的 径向延伸。 [0013] 盖部具有保持部、第一突出部、以及第二壁部。保持部保持马达的旋转轴。第一突 出部从保持部突出。第一突出部卡合于第一内周面。第二壁部在第一突出部沿马达的旋转 轴的径向延伸。弹性环由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夹持。 [0014] 本电动卷线器中,弹性环由马达收容部的第一壁部及盖部的第二壁部在轴向上夹 3 3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 2/6 页 持,所以能利用弹性环良好地防止水在盖部与马达收容部之间通过。 [0015] 另外,本电动卷线器实现了利用马达收容部的第一壁部及盖部的第二壁部来夹持 弹性环的结构。由此,就本电动卷线器来说,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在第一突出部的外表面形 成凹部,所以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对第一突出部进行机械加工,便能形成第一突出部。由 此,能缩短第一突出部的轴向长度。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卷线器能够减少盖部的制 造工序,且能够使马达收容部在轴向上小型化。 [0016]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卷线器优选为马达收容部具有从第一壁部沿旋转轴的 轴向延伸的第二内周面。盖部具有卡合于第二内周面的第二突出部。弹性环由第一内周面 及第二突出部夹持。 [0017] 根据该结构,弹性环由第一内周面及第二突出部在径向上夹持,所以能利用弹 性环良好地防止水在盖部与马达收容部之间通过。 [0018]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卷线器优选为第一突出部与第一内周面、以及第二突出 部与第二内周面中的至少任一组彼此嵌合。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盖部相对于马达收容部适 当地定位。 [0019]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卷线器优选为盖部具有抵接部,该抵接部抵接于开口部 的外周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盖部相对于马达收容部适当地定位。 [0020]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卷线器优选为保持部在旋转轴的轴向上的马达收容部 的外侧保持旋转轴。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马达收容部在轴向上小型化。 [0021]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电动卷线器优选为马达收容部为金属制的筒状部件。盖部为 树脂制。即使以这种方式构成,也能够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并且与金属制相比,能 够实现进一步轻量化及低成本化。 [0022] 发明效果 [0023]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电动卷线器的制造工序,且能够使电动卷线器在轴向上小 型化。 附图说明 [0024] 图1是电动卷线是电动卷线的切割线III‑III来切割电动卷线中的马达、马达收容部、以及盖部的放大剖视图; [0028] 图5是图4中的马达、马达收容部、以及盖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动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电 动卷线所示,电动卷线。 [0030] 在以下说明中,第一轴向是指下述卷筒轴5的轴心X1延伸的方向。第一径向是指远 离卷筒轴5的轴心X1的径向。如图3所示,第一周向是指围绕卷筒轴5的轴心X1的周向R1。第 一周向包含卷筒轴5的旋转方向。另外,第二轴向是指马达6的旋转轴62的轴心X2延伸的方 4 4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 3/6 页 向。第二径向是指远离旋转轴62的轴心X2的径向。如图3所示,第二周向是指围绕旋转轴62 的轴心X2的周向R2。第二周向包含旋转轴62的旋转方向。 [0031] 如图3所示,卷线具有第一卷线、第二卷线。第一卷线与第二卷线在第一轴向上相互隔开间隔而配置。 第一卷线] 第一卷线b安装于第一 侧板21a。第一外罩21b覆盖第一侧板21a。在第一侧板21a与第一外罩21b之间形成有机构收 容空间S。 [0033] 第二卷线c。第二 侧板22a在第一轴向上,与第一侧板21a隔开间隔而配置。第二侧板22a经由连结部23而连接 于第一侧板21a。第一侧板21a、第二侧板22a以及连结部23一体地形成,构成卷线a。第二外罩22b覆盖第二侧板22a。第一保持部22c 在第一轴向上配置于卷筒4与第二外罩22b之间。第一保持部22c安装于第二侧板22a。第一 保持部22c经由轴承50a而支撑卷筒轴5。 [0035]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手柄3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卷线以 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卷线] 如图3所示,卷筒4在第一轴向上,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卷线与 第二卷线在第一轴向上,以可旋转的方式配置于第一侧板21a 与第二侧板22a之间。卷筒4安装于卷筒轴5。卷筒4与卷筒轴5一体地旋转。 [0037] 如图3所示,卷筒轴5具有轴心X1。卷筒轴5经由轴承50a、50b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 于第一卷线及第二卷线b。卷筒轴5的另一端部经由轴承50a支撑于第一保持部22c。在卷筒轴5安装有 卡合销81。卡合销81的两端部从卷筒轴5的外周面朝第一径向突出。 [0038] 如图3所示,马达6构成为将卷筒4旋转驱动。马达6配置于卷筒4的前方。马达6具有 马达主体61及旋转轴62。马达主体61配置于第一卷线与第二卷线之 间。例如,马达主体61配置于第一侧板21a与第二侧板22a之间。 [0039] 旋转轴62具有轴心X2。旋转轴62沿第二轴向延伸。旋转轴62的第一端部62a从马达 主体61朝向第一外罩21b突出,配置于机构收容空间S内。旋转轴62的第一端部62a连接于旋 转传递机构7。旋转轴62的第二端部62b从马达主体61朝向第二外罩22b突出。旋转轴62的第 二端部62b经由防倒转部51a,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下述盖部31。防倒转部51a限制旋转轴 62的线收容于机构收容空间S内。旋转传递机构7将手柄3的旋 转及马达6的旋转传递到卷筒4。例如,旋转传递机构7具有:与手柄3一体地旋转的驱动轴、 和与驱动轴的旋转连动地旋转的驱动齿轮7a。旋转传递机构7具有:行星齿轮机构7b、多个 中间齿轮7c、7d、7e、以及小齿轮7f。 [0041] 驱动齿轮7a与中间齿轮7e啮合。驱动齿轮7a的旋转经由中间齿轮7e、行星齿轮机 构7b、中间齿轮7c、以及中间齿轮7d传递到小齿轮7f。在行星齿轮机构7b连接有马达6的旋 转轴62。通过行星齿轮机构7b使马达6的旋转减速。马达6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机构7b、中间 5 5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 4/6 页 齿轮7c、以及中间齿轮7d,传递到小齿轮7f。 [0042] 小齿轮7f在第一轴向上,配置于卷筒4与第一外罩21b之间。小齿轮7f经由轴承50c 支撑于第一侧板21a。卷筒轴5插通于小齿轮7f的内周部。小齿轮7f能够在卷筒轴5的外周面 上沿第一轴向移动。小齿轮7f具有卡合凹部82。卡合凹部82形成于小齿轮7f的卷筒4侧的端 部。 [0043] 如图3所示,离合器机构8包括卡合销81与卡合凹部82。当小齿轮7f沿远离卷筒4的 第一轴向移动时,卡合销81与卡合凹部82的卡合解除。由此,小齿轮7f与卷筒轴5相对旋转, 手柄3的旋转或马达6的旋转不会传递到卷筒4。该状态为离合器切断状态。 [0044] 当小齿轮7f向接近卷筒4的第一轴向移动时,卡合销81与卡合凹部82卡合。由此, 小齿轮7f与卷筒轴5一体旋转,手柄3的旋转或马达6的旋转传递到卷筒4。该状态为离合器 连接状态。 [0045] 关于离合器机构8,通过操作图2所示的离合器操作部件18,离合器机构8的状态在 离合器连接状态与离合器切断状态之间切换。离合器操作部件18能够以卷筒4的轴心X1为 中心摆动。 [0046] 如图4所示,具有所述结构的电动卷线(弹性环的一例)。例如,卷线] 如图4所示,马达收容部30中收容有马达6。马达收容部30形成为筒状。例如,马达 收容部30为金属制的筒状部件。详细来说,马达收容部30为金属制的有底筒状部件。如图3 所示,马达收容部30在第一卷线与第二卷线之间,安装于第一卷线及第二卷线a。马达收容部30可以与第一侧板21a一体地形成。 [0048] 如图4所示,马达收容部30具有主体部35及开口部36。如图5所示,马达收容部30还 具有第一内周面37、第一壁部38、第二内周面39以及第二壁部40。 [0049] 如图4所示,主体部35形成为有底筒状。在主体部35的内部收容有马达主体61。在 主体部35的底部35a设置有孔部41。马达6的旋转轴62插通于孔部41。 [0050] 如图5所示,开口部36形成主体部35的开口侧的端部。马达6从开口部36插入主体 部35的内部。开口部36形成为环状。开口部36具有端面42。第一内周面37形成开口部36的内 表面。例如,第一内周面37从端面42沿第二轴向延伸。 [0051] 第一壁部38从第一内周面37沿第二径向延伸。例如,第一壁部38从第一内周面37 朝向第二径向内侧延伸。第一壁部38形成为环状。第二内周面39形成开口部36的内表面。例 如,第二内周面39从第一壁部38沿第二轴向延伸。第二内周面39的内径小于第一内周面37 的内径。第二壁部40从第二内周面39沿第二径向延伸。例如,第二壁部40从第二内周面39朝 向第二径向内侧延伸。第二壁部40形成为环状。 [0052] 由第一内周面37及第一壁部38形成环状阶差部。由第二内周面39及第二壁部40形 成环状阶差部。由第一内周面37、第一壁部38、第二内周面39以及第二壁部40形成开口部36 的内表面43。 [0053] 如图4及图5所示,盖部31覆盖马达收容部30的开口部36。盖部31包括在第二卷线具有第二保持部45 (保持部的一 例)、第一突出部46、第三壁部47(第二壁部的一例)、第二突出部48以及抵接部49。 6 6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 5/6 页 [0054] 如图5所示,第二保持部45保持马达6的旋转轴62。第二保持部45安装于第二侧板 22a。第二保持部45在第二轴向上配置于马达收容部30的外侧。详细来说,第二保持部45具 有凹部45a。凹部45a在第二轴向上配置于马达收容部30的外侧。在凹部45a配置有防倒转部 51a。马达6的旋转轴62的第二端部62b经由防倒转部51a,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于第二保持 部45。 [0055] 第一突出部46卡合于马达收容部30的开口部36。例如,第一突出部46从第二保持 部45突出。第一突出部46卡合于第一内周面37。详细来说,第一突出部46从第二保持部45向 第二轴向突出。第一突出部46形成为筒状。第一突出部46与第二保持部45一体地形成。第一 突出部46的外周面46a卡合于第一内周面37。由此,第一突出部46嵌合于第一内周面37。 [0056] 第三壁部47在第一突出部46沿第二径向延伸。例如,第三壁部47形成第一突出部 46的端面。第三壁部47形成为环状。第三壁部47在第二轴向上,与第一壁部38相对配置。 [0057] 第二突出部48卡合于马达收容部30的开口部36。例如,第二突出部48从第一突出 部46突出。第二突出部48卡合于第二内周面39。详细来说,第二突出部48从第一突出部46向 第二轴向突出。第二突出部48形成为筒状。第二突出部48与第一突出部46一体地形成。第二 突出部48的外周面48a卡合于第二内周面39。由此,第二突出部48嵌合于第二内周面39。 [0058] 如图5所示,O形环32在第二轴向上,配置于第一壁部38与第三壁部47之间。在该状 态下,O形环32由第一壁部38及第三壁部47夹持。另外,O形环32在第二径向上,配置于第一 内周面37与第二突出部48的外周面48a之间。在该状态下,O形环32由第一内周面37及第二 突出部48的外周面48a夹持。 [0059] 抵接部49抵接于开口部36的外周部。例如,抵接部49从第二保持部45向第二径向 突出。抵接部49抵接于开口部36的端面42。在该状态下,第二突出部48的前端48b与第二壁 部40隔开间隔而配置。 [0060]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卷线的第三壁部47在轴向上夹持,所以能利用O形环32良好地防止水在盖部31与马达 收容部30之间通过。 [0061] 另外,电动卷线 来夹持O形环32的结构,所以能缩短第一突出部46的轴向长度。由此,本电动卷线的制造工序,且能够使马达收容部30在轴向上小型化。 [0062] (其他实施方式) [0063]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突出部46嵌合于第一内周面37,第二突出部48 嵌合于第二内周面39时的例子。也能代替此,不使第二突出部48嵌合于第二内周面39,而 仅使第一突出部46嵌合于第一内周面37。另外,也可以不使第一突出部46嵌合于第一内周 面37,而仅使第二突出部48嵌合于第二内周面39。 [0064] (B)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O形环32在轴向及径向上被夹持时的例子。也可以 代替此,在轴向及径向的任一方向上夹持O形环32。在该情况下,例如O形环32由第一壁部38 及第三壁部47夹持,而非由第一内周面37及第二突出部48的外周面48a夹持。O形环32由第 一内周面37及第二突出部48的外周面48a夹持,而非由第一壁部38及第三壁部47夹持。 [0065] 符号说明: [0066] 1 电动卷线] 30马达收容部 [0069] 31盖部 [0070] 32O形环 [0071] 36开口部 [0072] 37第一内周面 [0073] 38第一壁部 [0074] 43开口部的内表面 [0075] 45第二保持部 [0076] 46第一突出部 [0077] 47第三壁部 [0078] 62马达的旋转轴。 8 8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附图 1/5 页 图1 9 9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附图 2/5 页 图2 10 10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附图 3/5 页 图3 11 11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附图 4/5 页 图4 12 12 CN 116730119 A 说明书附图 5/5 页 图5 13 13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处理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课件(公开课).ppt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新闻中心

X艾尚体育APP官方网站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yiyouhengxin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